5月29日,我所陈杰、郑驰、唐立涛和雷鹏四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在轻工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圆满完成。本次答辩委员会由西北大学张小里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孙润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刘永忠教授、我校马建中教授、吕斌教授、鲍艳教授和高党鸽教授七位教师组成,其中,陈杰博士生、郑驰和唐立涛博士生、雷鹏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由刘永忠教授、张小里教授、孙润军教授担任。张文博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我所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答辩会。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场照
陈杰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鞣剂的制备及鞣制性能研究”。论文中提出以MOFs为新型无铬鞣剂,利用其结构可调和孔隙率高的特点,构筑了系列MOFs鞣剂,形成了Zr(SO4)2与MOFs的结合鞣法,建立了MOFs与胶原纤维的作用模型,阐明了MOFs的鞣制机理。
陈杰博士生答辩现场
郑驰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明胶基柔性压力传感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论文选用明胶为原料、基于微结构调控、宏观结构组装和跨尺度结构设计策略,构筑了系列明胶基柔性压力传感材料,揭示了传感材料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机制。
郑驰博士生答辩现场
唐立涛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面向寒冷气候个人热管理棉织物的构筑及性能”,基于人体热耗散理论,以棉织物为基材,将银浆、银纳米线、聚苯胺和MXene引入棉纤维,分别构筑了电热型棉织物、电热/光热型棉织物、电热/光热/辐射制热型棉织物和光热/辐射制热可调控型棉织物。
唐立涛博士生答辩现场
雷鹏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基于电纺膜构筑多种机械刺激识别型多维传感器的研究”。论文中利用电纺纤维膜的结构可调控性,分别构筑了基于定向分段结构的各向异性应变子传感器和基于ZnO纳米线阵列协同全向高度梯度褶皱结构的应变不敏感压力子传感器,并通过将子传感器集成获得了多种机械刺激识别型多维传感器。
雷鹏博士生答辩现场
答辩委员会对四位博士生的研究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并就论文实验设计思路的合理性、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询问。针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四位博士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答。
在汇报、答辩流程之后,答辩委员们就“课题的科学研究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或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或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特色与创新之处”、“博士期间研究成果”、“答辩表达能力以及毕业论文撰写情况"七个方面进行评议。经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7/7)通过了陈杰、郑驰、唐立涛、雷鹏四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决议
在此,我们谨向陈杰、郑驰、唐立涛、雷鹏四位博士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通过了此次学位论文答辩,展现了出色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我们衷心祝愿四位博士生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愿他们如雄鹰展翅,高飞远翔,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陈杰博士生与导师马建中教授、协导范倩倩副教授合影
郑驰博士生与导师高党鸽教授合影
唐立涛与导师吕斌教授合影
雷鹏博士生与导师鲍艳教授、协导张文博副教授合影
/学生风采/
陈杰,2020年入学,导师为马建中教授,研究方向为无铬鞣剂。以第一作者或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申报并授权专利4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IULTCS、AICLST、全国皮革科学技术会议等行业盛会上进行分享交流。曾获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3项,陕西科技大学“复兴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郑驰,2020年入学,导师为高党鸽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基柔性压力传感材料。以第一作者或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申报专利3件,其中授权1件;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分享交流。曾获陕西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2021、2022)、中国皮革协会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荣誉。
唐立涛,2020年入学,导师为吕斌教授,研究方向为个人热管理纺织品。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Small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并多次参加学术会议。曾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银奖 (2023,2/11)和陕西科技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一等奖 (2021,2/5)等荣誉。
雷鹏,2019年入学,导师为鲍艳教授,研究方向为柔性电子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Advanced Fiber Materials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多次参加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