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锐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锐新闻 -> 正文

我所2022届硕士研究生谭莎、刘晨阳、卫思颖、潘朝莹、刘启武和李思纯学位论文答辩顺利完成

发布日期:2022-05-27   作者:吴奇霞  点击量:

2022年5月26日上午,我所一组2022届硕士研究生谭莎、刘晨阳、卫思颖、潘朝莹、刘启武和李思纯六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1B-321会议室圆满完成。本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邀请了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董国辉老师为答辩委员会主席,陕西燃气集团富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麻冬高级工程师、西安华建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薛宗明高级工程师以及我所马建中教授(导师)、张文博副教授(导师)、范倩倩副教授、宗延副教授、张跃宏副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姬占有博士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受疫情影响,薛宗明高级工程师以线上形式参与。我所一组全体学生线下参加了此次答辩会。谭莎、刘晨阳、卫思颖、潘朝莹、刘启武和李思纯六位同学经无记名投票表决后分别以全票(5/5)通过了此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谭莎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皮革基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以传统天然材料皮革为柔性基底,引入导电材料聚对苯乙烯磺酸和酸化多壁碳纳米管,结合二维材料类水滑石,分别制备了具有优异传感性能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并探究了该传感器的应变范围、灵敏度、响应时间、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性能。答辩委员就论文中的综述部分和论文插图等进行了提问,谭莎硕士生积极地解答了委员们提出的问题。

硕士研究生谭莎学位论文答辩

刘晨阳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低雾化值型蓖麻油酸基加脂剂的制备及其与皮胶原界面作用的研究”。论文把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相结合,从七种常用的脂肪酸中筛选出雾化值最低的蓖麻油酸(RA)作为原料,引入羟基、氨基和羧基考察三种改性RA与皮胶原的界面作用强度以及加脂后坯革的游离油脂含量和雾化值,优化出迁移率最低的改性RA。答辩委员就论文题目和RA迁移原理进行了探讨,刘晨阳硕士生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建议并做出了回答。

硕士研究生刘晨阳学位论文答辩

卫思颖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TiO2/Cs2AgBiBr6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在自清洁图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通过单因素优化设计合成具有良好可见光催化活性的Cs2AgBiBr6纳米晶,然后将其与纳米TiO2复合,获得TiO2/Cs2AgBiBr6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与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应用于皮革涂饰,以赋予皮革表面优异的自清洁性能。答辩委员对论文插图的规范性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可以以气相污染物代替罗丹明B作为污染物的假设,卫思颖研究生以清晰的思路与委员们进行了讨论。

硕士研究生卫思颖学位论文答辩

潘朝莹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抗菌疏水型胶原纤维基柔性压力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以天然生物质材料胶原纤维为基底材料,与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或氮化物(MXene)纳米片结合,并引入银纳米粒子(AgNPs),制备多孔结构的CCF/MXene复合气凝胶传感材料,并通过定向冷冻的方法,制备微通道结构复合气凝胶,探究了传感材料的抗菌及疏水性能。答辩委员就MXene的氧化问题及传感材料降解后是否会产生污染进行了提问,潘朝莹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硕士研究生潘朝莹学位论文答辩

刘启武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催化Mannich反应改性乙烯基聚合物复鞣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采用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酰胺合成了乙烯基聚合物(P),再利用不同的胺组分(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二乙醇胺、二环己胺、二苯胺)对P进行Mannich反应改性,研究了不同胺种类、各组分用量和反应条件等变量对乙烯基聚合物结构、复鞣性能以及助染性能的影响。答辩委员就复鞣剂的性能与课题组前期工作对比是否更优异进行提问,刘启武研究生结合实际与论文内容进行了回答。

硕士研究生刘启武学位论文答辩

李思纯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题目为“BiVO4@Ag3PO4/还原氧化石墨烯/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的吸附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从调控活性晶面和构筑异质结结构出发,制备了BiVO4@Ag3PO4/还原氧化石墨烯/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机理。答辩委员就不同类型异质结的构筑进行了提问,李思纯研究生积极与委员交流并回答了问题。

硕士研究生李思纯学位论文答辩

在汇报、答辩流程之后,答辩委员们就“课题的科学研究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或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或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特色与创新之处”、“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答辩表达能力以及毕业论文撰写情况”七个方面进行评议。经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5/5)通过了谭莎、刘晨阳、卫思颖、潘朝莹、刘启武和李思纯六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

在本次答辩会上,答辩委员考察了硕士毕业生对课题方向和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对他们进行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点评与肯定。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也对相关领域研究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思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祝贺六位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此次毕业论文答辩!